牛肉去腥怎麼做?掌握原因與正確處理方法

2025-11-07 Nana
牛肉去腥怎麼做?掌握原因與正確處理方法

牛肉腥味是什麼味?先分辨再處理

稍微悶酸

真空包裝剛拆封有一點悶酸是正常現象,平鋪通風15~30分鐘味道就會散掉。

 

金屬味

多半是血水和肌紅素沒處理乾淨,表面常偏濕,把肉擦乾、短暫通風就能改善。

 

動物油味或油耗味

通常是脂肪放太久或保存溫度不穩,油開始氧化;把黃掉的油邊修掉,改用番茄、紅酒等酸香燉煮會比較順。

 

腐敗味

腐敗味伴隨表面黏、拉絲、顏色發灰發暗,就直接丟掉,不必猶豫。

 

牛肉會有腥味的7個原因

血水沒處理乾淨

牛肉切面和表面如果沒確實擦乾,金屬味就會出來。

 

脂肪變質

牛肉反覆開封、照光或溫度忽冷忽熱,油脂會氧化,一氧化就有油耗味。

 

保存時間或方式不對

冷藏拖太久(超過3–5天)或拿去室溫解凍,牛肉味道就容易跑掉。

 

有些部位本來味道就偏重

像腱、腩、肩胛這些結締組織多的部位,味道原本就厚,需要多做前處理。

 

包裝帶來的悶味

真空濕式熟成拆封時會有一點酸悶味,攤開通風一下就好,不通風會以為是牛肉腥味

 

油花多但品質不好

脂肪多不一定香,如果油脂本身不新鮮或保存不好,反而是牛肉腥味來源。

 

處理過程有污染

生熟砧板、刀子混用,或拿水龍頭直接沖到處濺,牛肉味道會越弄越怪。

 

牛肉有腥味還能吃嗎?3步驟檢查後再下肚

第一步- 眼睛看

牛肉色澤從鮮紅到深紅、脂肪偏白或乳白都是正常的,若發黑發綠、彩虹油膜感就建議不要吃了。

〈延伸閱讀:牛肉顏色黑黑的有新鮮嗎?3招教你這肉不新鮮

 

第二步- 用手摸

正常牛肉的表面應濕潤但不黏手,黏滯、有拉絲感,要馬上丟棄。

 

第三步- 鼻子聞

牛肉出現「金屬」、「鐵味」可以處理,若是「臭壞味」、「腐甜味」就是變質了,馬上丟棄。

 

牛肉去腥味的10招

1.紙巾擦乾+短暫風乾

牛肉下鍋前先用厚紙巾把血水按乾,室溫放最多 20 分鐘讓表面乾一點,這樣比較不會有鐵味,也比較好上色。

〈延伸閱讀:煎牛排掌握5重點躍升變大廚

 

2.淡鹽水浸泡帶血味

每1公升冷水加10–15g粗鹽,冷藏泡30–60分鐘,撈起來瀝乾、再擦乾,全程放冰箱。

 

3.用酸醃一下中和味道(檸檬/醋/紅酒)

油:酸 = 3:1,加一點鹽,檸檬或醋泡1–2小時就好;紅酒可以4–12小時,不要泡過久表面會軟糊。

〈延伸閱讀:醃肉秘訣大公開,怎樣醃肉最正確?

 

4.乳製品浸泡順便嫩肉(牛奶/無糖優格/白脫牛奶)

冷藏泡2–6小時,倒掉醃液後把肉擦乾再下鍋,味道較重的部位特別有感,怕奶味就加一點蒜、百里香或黑胡椒。

 

5.先川燙把血沫帶走(煮湯、紅燒用)

冷水下鍋,加熱到微滾3–5分,撇掉浮沫,撈起來用溫水沖一下,再進正式湯或醬,湯會比較清、比較不腥,牛排、快炒不建議用這招,對去腥沒幫助。

〈延伸閱讀:紅酒燉牛肉怎麼做?手把手教學帶你快速上手!

 

6.先把香料用油炒香再下肉

鍋裡先熱油,放薑、蒜、洋蔥、黑胡椒炒香,要更重一點就加迷迭香、百里香或月桂,香味先起來,肉味會比較乾淨。

 

7.大火先煎上色(靠梅納反應壓味)

肉表面一定要乾,鍋子要夠熱、油要夠,每面先煎1–2分鐘上色,再看料理調中火或進烤箱,有焦香層,腥味自然不明顯。

 

8.前段開蓋讓味道先跑掉

紅燒或咖哩,前10–15分鐘不要蓋鍋,先把味道煮走一些,再蓋起來慢燉讓它入味。

 

9.用酸香底慢燉更協調(番茄/紅酒/少量醋)

湯底放番茄、紅酒或一點蘋果醋,肉味會順,鹽巴後段再加,避免肉一開始就縮緊變硬。

 

10.直火或煙燻把表面收乾提香

烤箱上火或炭烤220–250°C,短時間把表面收乾、帶一點煙香和焦香,腥味會少一點。

 

不同料理有不一樣去腥法

牛排/厚切排

紙巾擦乾→室溫回溫15–30分→高溫煎封→奶油+蒜+香草澆淋。

 

快炒

薄切逆紋→少量醬油+米酒+薑蒜油拌10分鐘→鍋大火、分次快炒。

 

紅燒/清燉

先川燙去血→紅燒走番茄/紅酒→清燉走蔥薑白胡椒→前段開蓋收異味。

 

湯品/高湯

骨與筋先焯水撇沫→小火長時間微滾不翻滾→湯清味淨。

 

從源頭把「腥」味降到最低

牛肉帶回家後,冷藏請維持0~4°C,最好2~3天內用完,要久放就冷凍到-18°C以下,保存1~3個月都可以,解凍以冷藏慢解最穩,臨時要用可把密封好的肉放在流動冷水下加速,不要放室溫回溫,分裝成小份量再冷凍,取用一包就用一包,避免反覆退冰回凍讓味道走樣,處理時記得生熟砧板和刀具分開,流程結束馬上把流理台清好,牛肉腥味才不會跑出來。

〈延伸閱讀:如何正確解凍冷凍肉?2招讓你立即解凍

 

牛肉腥味變重的常見狀況

1.用水龍頭直接沖洗牛肉(濺汙、帶走表面風味)

2.只靠「米酒」掩味,最後整鍋酒氣重

3.醃太久(酸/鹽過量)導致表面粉爛或發乾

4.沒擦乾就下鍋,結果不上色只冒水蒸氣

5.小鍋丟大份量,鍋溫掉太多,燉成「水煮肉」

6.先加鹽煮很久,蛋白質收縮變柴

7.反覆冷凍解凍,脂肪先氧化,牛肉腥味更明顯

 

牛肉去腥味方法表

情況 可能原因 立即處理 下次預防
真空包打開
有輕酸味
真空悶味 平鋪通風15–30分鐘 食用前先拆封回氣
鐵鏽味 血水未處理 1–1.5%鹽水30–60分→擦乾 切前先紙巾按壓
油耗味
/酸敗
脂肪氧化 去除黃油邊,改走番茄/紅酒燉 分裝冷凍、避光
燉湯有
肉腥味
未去血/火太大翻滾 先川燙撇沫,轉小火微滾 先做前置去血
快炒
「腥+水多」
肉沒擦乾、鍋不夠熱 價分批大火快炒 先熱鍋、油足、少量下
牛排表面臭 表面濕/鍋溫低 擦乾→高溫煎封→烤箱回溫 回溫15–30分鐘
浸泡乳製品
後有奶味
乳液殘留 浸泡完擦乾再煎 清爽者縮短浸泡、加香草蒜泥
 

牛肉腥味常見的問題

Q:牛肉去腥味一定要用酒嗎?
不一定喔!以醋/檸檬 + 油(3:1)、番茄、香草也能去腥。

 

Q:牛肉用牛奶浸泡會不會有奶味?
浸完確實擦乾、高溫上色,奶味不會殘留。

 

Q:牛肉清湯想保留清爽牛香、又不要腥?
短焯水 + 蔥薑白胡椒 + 小火微滾,前 10 分鐘開蓋放味,之後半蓋慢煮。

 

Q:牛肉開封有黏液或甜臭?
不用判斷,直接丟棄。

 

Q:不想用乳製品/酒精去腥味,有替代方式嗎?
可用無糖優格 + 水稀釋(1:1),或走醋/檸檬酸度路線。

 

結論

牛肉去腥味沒有奇招,重點在流程是否完整,先把表面水分與血水處理好,必要時採用淡鹽、酸性或乳製品的短醃,再用對的鍋溫與時間創造穩定的香層,湯品與紅燒多做川燙與撇沫,清燉保持小火,買得新鮮、存得正確、火候到位,牛肉就會只留下應有的牛肉香,而不是讓人卻步的腥味。

 

建議到「達米肉舖」選購急速冷凍的牛肉,全程低溫配送,料理前用冷藏慢解就能把味道穩住,要快炒就拿肩胛/腹肉,紅燒清燉選腱或腩,牛排挑肋眼或紐約客,部位分明、規格清楚,回家照著上面的流程做,你的牛排會更香、紅燒更醇、清湯更淨,今晚的牛肉,會「只剩牛肉香,沒有腥味」。

〈延伸閱讀:破解「溫體牛」迷思!冷藏牛還是冷凍牛更好?

 
(本文為達米肉舖所有,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)
超值牛肉全系列-1
Nana
選對優質食材加上料理小撇步,就算是第一次做料理也能輕鬆上手,跟著我一起試試吧!
新品推出,8折超值活動
TOP